昆明市農業農村局www.goatgogo.com

政府必威体育app网站

索引號: 主題分類: 政策解讀
發布機構: 發布日期: 2021-04-14 11:23
名 稱: 昆明市“十四五”規劃綱要係列解讀:把昆明打造成對外開放新高地
文號: 關鍵字: 昆明市,規劃,係列,解讀,昆明

昆明市“十四五”規劃綱要係列解讀:把昆明打造成對外開放新高地

發布時間:2021-04-14 11:23 瀏覽次數:319
字號:[ ]

從“新格局”到“新高地”的時間跨度是5年,但改革開放的戰略縱深、範圍已然無止境。

5年前,昆明構建立足西南、融入國內、聯通周邊、接軌國際的開放合作新格局;如今則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放,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引領全省麵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

基於地理位置等優勢,《昆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以沿邊跨境開放合作為重點,深耕東南亞,拓展南亞和印度洋,加強同歐美等發達國家交流合作,參與數字絲路、健康絲路、文化絲路建設,構建內外聯動、互為支撐、協同發展的“一區兩港三平台四走廊”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其中,一區是指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兩港是指昆明空港、陸港;三平台是指開發開放園區平台、國際會議會展平台、對外合作交流平台;四走廊是指中緬經濟走廊、中老泰經濟走廊、中越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

建設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中心

《綱要》提出,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係改革,聚焦製度創新、聚焦產業創新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完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製,建設麵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中心。具體實施路徑是,通過高標準建設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培育引資綜合競爭優勢;提升境外投資質量效益等,加速昆明深度融入國際經濟體係。

在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的建設上,將探索建立更加開放、公平、便利的市場環境。對接國際投資貿易新規則,在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後監管等方麵進行深入探索,加強公平競爭、權益保護、創新要素流動等製度創新,形成一整套適應國際規則新要求的製度體係。建立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與高新區、空港經濟區聯動發展機製,擇機設立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聯動創新區。打好沿邊和跨境“兩張牌”,努力把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建設成為開放度更高、便利化更優的創新輻射極,為全省乃至全國內陸地區高水平開放貢獻昆明經驗。

同時,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航空物流、數字經濟、總部經濟等八大產業領域,全力打造國際高端製造創新合作示範區、跨境高端服務開放發展先行區、國際文化貿易和教育合作引領區。

在招商引資領域,將引進外資、市外資金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開展延鏈、補鏈、強鏈招商,著力引進龍頭企業和標誌性項目,帶動昆明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到2025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累計達700家以上,實際利用外資累計超過40億美元,實際引進市外資金累計超過7500億元,新增在昆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超過200家。

打造國際會展之都

《綱要》明確做強開放合作平台載體,堅持優勢互補、開放發展,深化科技、人文、金融領域開放合作,促進各類平台協同發展,打造麵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人文交流中心和金融服務中心。

對即將在昆明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和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昆明堅持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強措施,全力保障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和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順利召開。精心做好會議保障,以城市主要出入口、主要街道、會場住地為重點開展美化、亮化、淨化、綠化,以美麗春城的良好形象驚豔亮相,向世界集中展示昆明生態文明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麵成就,提升昆明的國際知名度、影響力。

另一方麵,昆明將做大會議會展品牌有效對接全球優質資源,持續放大兩個大會的國際傳播效應,吸引國際機構、跨國公司進駐昆明。全力提升中國—南亞博覽會、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國際農業博覽會等品牌會展國際化水平。力爭到2025年,全行業達到500億元的總體經濟效益,基本建成麵向南亞東南亞區域性國際會展之都和會議目的地城市。

同時,將通過優化經貿合作平台、搭建科技創新合作平台、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構建跨境金融服務中心等工作,提升開放合作平台建設。

在區域交流合作方麵,《綱要》堅持內外統籌、雙向開放,全方位參與國內區域合作,進一步提升城市國際化營商服務環境,形成多雙邊並重、寬領域覆蓋、多層次參與、全方位推進的交流合作機製。具體來說,大力培育和引進國際機構組織,引進國際公共事務機構、政府間國際機構、專業性國際機構在昆設立總部、分支機構或地區辦事處。到2025年,締結國際友好城市(國際友好交流城市)49座,使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

注重向外拓展的同時,昆明也將積極推動國內全方位開放合作,包括與沿江城市共建長江經濟帶,參與多區域協同發展。此外,加快提升製度環境軟實力和國際競爭新優勢,借鑒國際先進理念,瞄準最高標準、最高水平,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改革措施,全麵提升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服務環境。(昆明日報 首席記者廖興陽報道)

昆明市“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係列解讀:2025年昆明將建成國家重要區域性創新高地

《昆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過深入實施科技強市、加快培育創新主體、人才強市、完善創新創業體製機製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動力,到2025年初步建成國家重要區域性創新高地。

創新平台將達550個

在強化科技支撐方麵,昆明將加強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優化研發布局,推動重要科研機構、重大科技平台、科研基礎設施集群發展,努力打造麵向南亞東南亞、帶動全省的創新策源地。

具體來說,瞄準智能製造、量子信息、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和城市發展重大戰略需求,積極培育一批差異化的高能級科創平台,規劃布局生物安全、生態安全、生命健康等具有先進水平的科研基礎平台,爭取國家重大科技設施、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產業創新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或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一批國家級創新平台落地昆明,爭取新增10個以上具備一流研究實力的省級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創新平台或製造業創新平台。到2025年,提升“生命醫藥大健康創新中心”“信息及芯片產業創新中心”“高原特色農業創新中心”“智能製造產業創新研發中心”“新能源產業創新研發中心”“新材料產業創新研發中心”等六大創新研發中心能級。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創新平台達550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平台達25個。

另一方麵,加快構建以昆明為核心的滇中協同創新共同體,在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開發管理、科技金融結合、知識產權運用保護、技術標準創新、體製機製改革等方麵大膽突破,促進創新資源跨區域融合。同時,找準關鍵核心技術短板,重點攻關先進裝備製造、數字經濟、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的“卡脖子”技術和基礎前沿、行業共性關鍵核心技術,建立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庫,構建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體製,整合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超1000家

在培育創新主體上,昆明將推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加速形成各類創新主體協同聯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局麵。

具體來說,昆明將提升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要素聚集,著力培育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鼓勵骨幹企業牽頭組建創建聯合體;支持大型骨幹企業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壯大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後備培育庫。到2025年,昆明市入庫企業達到1000家以上。鼓勵企業參與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產業集群協同創新項目,推動有條件的中小型科技企業到創業板、新三板上市、掛牌融資。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良的“獨角獸”“隱形冠軍”和專精新特的“小巨人”企業。到2025年,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000家以上。

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協同創新,建設校企聯合實驗室、技術工藝產品研發中心等協同創新平台,開展共性技術、關鍵技術聯合攻關,打通研發、中試、應用轉化渠道。推進校院地創新合作,支持雲南大學一流大學建設、昆明理工大學等高校一流學科建設。探索建設環高校知識經濟圈等新型校地合作模式,依托呈貢區、大學城、高新區規劃建設滇中(昆明)科學城,促進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和體製機製方麵先行先試。

依托企業、高校院所、投資機構、園區(基地)等力量,鼓勵建設各種類型的創新創業載體,完善“創業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 產業園”的創新創業孵化體係。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孵化機構落地昆明。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工業總部、閑置樓宇和廠房轉型成為各類孵化載體,鼓勵有條件區域打造一批矽巷、矽樓。引進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等國內外知名創新創業活動,打造覆蓋創業生態全要素、促進全球創新創業要素流動和成果交易的品牌性盛會。大力發展檢驗檢測認證、技術交易、研發設計等第三方專業服務,形成覆蓋創新創業全過程的服務鏈。

開啟全球引才計劃

在人才強市方麵,昆明全麵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實行更加開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進政策,深化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造就更多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形成服務昆明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支撐體係。

創新多樣化培養模式,建立分類別、分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開發計劃,形成培養與引進並重的人才集聚體係。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抓好“春城計劃”高層次人才、高端外國專家、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和科技領軍人才等專項人才引進培養工作,推進實施每年10萬大學生留(回)昆計劃。探索多樣化引才方式,建立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的柔性機製,積極吸引“兩院”院士、國家高層次人才等專家團隊。

同時,實施人才綠卡製度,妥善解決各類人才住房、醫療、子女入學、社會保障、配套隨遷、職稱評定等現實問題。探索與國際規則接軌的高層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科研管理、社會保障等製度,為引進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優質服務。加大青年就業服務和創業幫扶力度,搭建大學生就業實踐、創新創業平台,建設青年友好城。

值得注意的是,昆明市將啟動全球引才計劃,即引進10個海外優秀創新創業團隊,50名帶著重大項目、帶有關鍵技術、帶動新興學科的海外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100個以上留學人員創業項目。引進和培育30名左右致力於在昆明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關鍵領域、引領昆明未來發展的高端創業創新領軍人才。引進和培育30個左右領軍型創業創新團隊。

此外,還有回歸人才計劃、國際跨境電商人才培育計劃、金融人才集結計劃等以上市公司高管為目標,實施雲南籍人才回歸計劃,吸引10個左右高端人才團隊。

“揭榜掛帥”製破解資金“碎片化”

《綱要》提出,不斷完善創新驅動體製機製,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優化創新創業服務環境,建立多元化創新投入機製,推動形成區域性國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地,持續釋放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

發揮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中國-南亞技術轉移中心品牌效應,打造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科技服務業合作中心,推動形成區域性國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地。到2025年,力爭實現轉化運用重大科技成果500項以上。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高標準建設中國(昆明)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原創認證保護中心,爭取設立昆明知識產權法院。

在加強創新創業政策扶持的同時,昆明將整合全市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統籌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和政策鏈,解決政策、資金“碎片化”問題。實行“揭榜掛帥”製度,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完善科技項目管理體係,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昆明日報 首席記者廖興陽報道)

相關文件: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昆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

友情鏈接

主辦單位:昆明市農業農村局

技術支持:昆明信息港滇公網安備 53011402000344號

滇ICP備07000700號-1聯係電話:0871-64149475網站地圖網站標識:5301000025